24
2023
-
01
【京府文苑】王霞丨忆年关
忆年关
年关将至,却不经意间,回首起童年往事,伏案提笔,键盘敲击,写下年少时自己对过年的记忆,回味小时候年的味道,重温那时暖暖的年俗。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一到,春节便正式进入了倒计时,父亲母亲会变得越发忙碌起来,祭灶、扫尘、备年货……一锅锅热气腾腾的馒头连带着盖帘,被送到院子里的置物架上,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馒头的热气映着洁白的雪,晃得人睁不开眼,趁着馒头还没有冻住,抓起一个就开跑,一边啃馒头,一边打雪仗,日子过的好欢乐。
人们赶集置办年货的脚步也是匆匆忙忙,赶集的人儿也多了许多,大包小包往回拎,不管条件好坏,都憋足了劲,要犒劳一下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和自己。那时候由于条件限制,东西怕坏,得想个方法,让它保鲜,放在地窖里的,挖个坑埋在土里的,遇着下雪天,可乐坏了乡亲们,雪地里就成了天然冬藏食物的最正确选择。
年货算是置办好了,又得忙活着清理、清扫屋里屋外的卫生,犄角旮旯,房前屋后,里里外外都得精心清理,老家俗称“扫舍”“扫灰尘”,也许就是想扫去一年的倒霉,期盼来年的顺顺当当吧,这是多么好的寓意!在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土坯墙,而父母也为了迎接新年,把黄土和成水浆,粉刷在土坯墙的四壁,满院子散发着一股泥土的清香,屋里屋外显得干净了许多,春节的气氛也渐渐开始升温。
接着就是开始煮肉,炸油糕,蒸馒头,挂面,挂粉条,准备过年的食材。农家小院,村里四处飘溢着肉的香味,年的味道,有了幸福的年味。
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着年三十的到来。除夕的太阳刚刚升起,我就被父亲从被窝里拎了出来,洗脸吃饭过后,开始迎接我新年的第一项任务——贴对联,我端着浆糊盆,父亲拿着刷子和对联,一大一小就这样奔向家里的每一个门口。在极度寒冷的天气,贴对联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旦浆糊冻在门垛上,对联是怎么也粘不上的,于是我站在远处,看着父亲用刷子快速的刷上浆糊贴上对联,然后问我:“正着么?正着呢”!由于温度太低,所以每次就只能拿贴一副对联的浆糊,来来回回几次,对联终于贴好了,看着贴好的对联,心里格外高兴。到了晚上人们开始放鞭炮,请门神,全家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品着年夜饭,拉着家常,说着家里几年的变化,憧憬着来年的美好。守岁到了后半夜,老人们把早早准备好的红包发给晚辈,虽然都是五毛、一块的,也是他们对下一代的爱和期盼,图个吉庆,祥和。而母亲也早已把做好的新棉袄、棉裤和外套放在炕头,就等着初一早上给我们换上,虽然是粗布做的,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的辛苦,里边填充着上好的棉花,也是贴心的温暖。
而我最喜欢除夕晚上和好朋友拿着灯笼出去玩,因为那是属于我的“高光时刻”。别人的灯笼都是在罐头瓶里面粘个蜡头,而我的是父亲木匠,用木板材料做出了漂亮的木叶灯笼,点燃红烛,朋友们都羡慕我的灯笼。可儿时的我并不知道珍惜,玩着玩着就忘了,灯笼也就被烧着了。可每一次的闯祸都因听到那么一句“没事,爸爸重新给你做一个”的话而心里暖暖的。
初一拜年,初二访亲,从除夕到元宵,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乐趣。到了正月十五,过年的气氛到了高潮,人们开始踩高跷,扭秧歌、搭台唱戏,逛庙会,吃元宵,祈望生活吉祥如意,团团圆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尽情嬉闹,来赶走过去一年的疲惫,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幸福生活的向往。我每次玩到精疲力尽,我都会赖在父亲的背上,父亲背着我边走边说:“姑娘,把手放在爸的脖子上”。我会很听话地把手伸进去,父亲的腿好长,背好暖,而回家的路好远……
现如今,我已是孩子的母亲,记忆中的年味,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儿时年的味道总是伴我一路成长,那绵绵的醇香,总是让我回味。虽然现在过年的礼节越来越少,但每次贴春联的时候我也会让孩子参与其中,我也会问上一句:“正着么”?远方的烟火,儿时的记忆,遇有难过的事时,总会听到一个声音:没事儿,有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