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石栋总经理、路云飞经理、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职工:
很高兴受石总经理、路经理的邀请,来共同分享我对《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实践活动方案》的一些学习体会。
上礼拜,行政人事部经理路云飞同志给我发来《多蒙德实业集团关于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实践活动的通知(多蒙德发〔2020〕21号)》和《府谷京府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实践活动方案》两个文件,邀请我讲解学习这两个文件的体会,并结合府谷人、京府人的实际讲。
我今天分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什么是文明、礼貌、卫生、规矩?(二)为什么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三)怎样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供大家参考。
1、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于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包括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
2、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互相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道德规范。
3、卫生。个人和集体的生活卫生和生产卫生的总称。一般指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消除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心理需求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所采取的个人的和社会的所有卫生措施,包括以除害灭病、讲卫生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4、规矩。规和矩本来是两种工具,即画圆的圆规和画方的方尺。正所谓无规不成圆,无矩不成方,无规矩不成方圆。后来引申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包括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做人做事的风格和细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遵规守纪、老实本分。
文明、礼貌、卫生、规矩四位一体,共同服从和服务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文明是核心,礼貌、卫生是表现手段,规矩是行为规范和标准。四者共同反映着现代企业的精神风貌、生机活力和前进方向。
1、为了补齐短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国人中有一些不文明、不礼貌、不卫生、不守规矩的行为,已经引起别国人民的极大反感和高度警觉,成为我国人民对外形象的一块短板。这一点,你只要出国旅游一圈,就会感觉得到。你看,所到之处,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都有“请不要大声喧哗!”;在景点、广场都有“请不要随地吐痰!”“请不要乱扔垃圾!”“请不要损坏公物!”“请不要乱涂乱画!”“请不要踩踏草坪!”;在卫生间有“请大小便入池!”;在客房、食堂都有“请不要吸烟!”“请文明用餐!”“请爱护公物!”等等警示牌。而且都是汉字书写,而不用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外语书写,而且全部用的简化汉字。我刚看到这些警示牌时还觉得这是外国人对我们的重视,后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就去问导游,这算不算人家对我们的歧视?导游顺手一指,你看,这怪不得人家。我顺着她的手指一看,乱扔烟头、随地吐痰的、喧哗吵闹的全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我国人民对世界旅游业贡献最大,特别是所到之处,购物一空,却得不到他国的由衷尊重呢?当然,各国对我们的旅游团还是非常欢迎的,但是对我们的不文明行为也极为反感。因此,我们今天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就是为了补上这块短板。
2、为了打通瓶颈。文明、礼貌、卫生、规矩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不打通这个瓶颈,企业不但不能发展,甚至会被卡死。比如我们有的企业主管到行政部门去办审批事项,不敲门就入室,被勒令退出,除事没办成,还被当成疯子;有的企业和德国企业合作,因送郁金香导致谈判破裂;有的和日本企业合作,因用羊肉招待对方并三番五次硬逼对方去吃,被对方误认为恶意欺辱而彻底拒绝;还有的和英国企业合作洽谈时,着黑色西装而导致洽谈无果;还有给意大利企业送菊花的、给法国客人送杜鹃花、给美国客人送字幅的(黑色)等等,不但功亏一篑,而且再无续篇。另外,我们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由于不懂他国法律而被对方竞争对手一起诉而败下阵来,有的虽然打赢了官司,但也惨遭失败,原因是我们的信誉不高。过去确有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对方一起诉,就没人敢买我们的产品,而国外诉讼程序复杂,时间又长,我们经不起长时间诉讼而败下阵来等等。还有国内的环境也越来越趋紧。环境卫生、安全压力增大,稍有不慎,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即就是企业员工一个不文明、不礼貌、不卫生、不懂规矩的举动,都会导致企业严重受损,诸如此类均说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必须切实抓好。
3、为了从根本上弥补历史的重大缺陷。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从公元前一千年以前诞生的第一代文明,也称古代文明的六大文明,其中,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哈拉巴文明、克里特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到公元前一千年就烟消云散、不知所踪,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华文明。从公元前一千年至文艺复兴诞生的第二代文明,也叫古典文明,共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它们分别是玛雅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波斯文明、拜占廷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日本文明、俄罗斯文明和从第一代保留下来的中华文明,到文艺复兴时期前,保留下来的也只有阿拉伯文明、日本文明、俄罗斯文明和中华文明。这一时期之所以被称为古典文明,是因为轴心时代的出现。所谓轴心时代,是德国历史学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他在1949年出过一本书叫《历史的起源和目标》。在这本书中,雅斯贝尔斯将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前二百年,也就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北纬三十八度线上同时出现的希腊、印度、中华三大文明。轴心时代是世界文明的奠基时代、创建时代,而且远远望去,还有一种历史分工,希腊文明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文明研究的人与超自然,也就是人与神的关系,中华文明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三大文明完成了世界文明的一种共同作业。奠定了世界文明的精神基础,直到现在人们只能沿着它们开辟的道路前行,而始终无法超越它们的境界。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言,当深埋于地底下的橡树种子长成橡树时,我们才能看清它的本质。今天西方文明之所以是那样,中华文明之所以这样,原来是在轴心时代播下的种子。因此,雅斯贝尔斯说,直到现在,人们的精神基础已然附植在那个时代创建的精神基础之上。当然,第二代文明到最后最为强大的是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很了不起,它从公元八百年到公元九百年搞了一次百年翻译运动,把希腊文明、印度文明翻译给全世界。因此,克林顿讲过一句名言,西方文明是站在阿拉伯巨人肩上前行的。中华文明也经过盛唐走向世界。第三代文明也叫现代文明,或西方现代文明,是从欧洲文艺复兴到现在。我国是从五四运动到现在,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后形成最为强大的现代文明走向世界,而中国经过鸦片战争后走向黑暗的百年,但到今天又形成西方、中华两大文明体系。这不能不说中华文明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不伟大,它怎么能保留下来?而且代代当主角。
然而,中华文明当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就是如何与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大家都知道中华文明是以儒教为基础,吸收道、墨、法家等百家思想共同构成的。儒教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也就是爱,这与西方的情爱的爱是一致的。它的传播方式是礼仪和音乐,这也是对的,否则,它不可能传承下来。但在传播步骤上首先以家庭为单元、为细胞、为重点,然后向社会扩散,即孟子所讲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就是尊重老人首先尊重自己的老人,然后再去尊重别人的老人;关爱小孩首先关爱自己的小孩,然后再去关爱别人家的小孩。孟子的话符合人情常理,无可挑剔,但把重点放在了自己的老人和小孩上了,以致于人们传承过程中只保证重点,到后来就成了老吾老不及其人之老,幼吾幼不及其人之幼。人们只顾自己的老人和小孩,而不关注、关心、关爱社会了。到现在我们评判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只看他对自己的老人和小孩是否孝敬和关爱。而他对社会上其他人怎样,就不在评判范畴了。这样的传播方法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时代,是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但到了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时代,就不适应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化在设计上的一个重大历史缺陷。而西方现代文明,它在设计初期就以社会为重点,这就导致了我们面对日益现代化社会化时代,出现了上述种种问题。这就是放错了重点,今天,我们号召人们大公无私,还有人自私自利,损公肥私,如果我们号召人们自私自利,就很少有人大公无私了。这在我们府谷表现的尤为突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去过前石畔、阳坬、城内等县城里的居民住户家里做过一些调查了解。当走到大门外,会发现垃圾、粪便随处乱放,臭气熏天,但走进院内发现清洁卫生了许多,走到家里更为清净,发现人们并不在家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府谷县城山上的垃圾堆每年下大雨发洪水推到街上,然后动员机关干部去清理,往往一二尺厚。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人们只顾家庭,不及社会所致。到现在人们也不在自己的家里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但一到公共场所就大不一样了。今天我们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补上中华文明,先天缺失这一课,让中华文明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左传》就指出:“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也。”就是说,礼是用来管理国家、制定政策、保障人民有秩序的生产生活,而且传承后代。礼仪其实就是一整套包括文明、礼貌、卫生在内的规矩。
在我看来,许多不文明、不礼貌、不卫生行为,是因为无知而造成的,是认识问题,还不是意识问题。是无知而无畏、无知而无耻、无知而无为,也就是不懂得规矩而形成的,规矩就是礼仪。因此,现将几种礼仪介绍如下:
①工作礼仪。工作礼仪是公司运转的核心程序。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不仅取决于工作能力的高低,而且有赖于是否能够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工作礼仪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准确定位。一个公司和一个家庭一样,不是儿子的父亲,就是父亲的儿子,不是丈夫的妻子,就是妻子的丈夫,不是哥哥的弟弟,就是弟弟的哥哥,不是姐姐的妹妹,就是妹妹的姐姐。然后尊老爱幼,孝悌处事,凡事都讲辈数、岁数、项数。这样这个家庭才能和睦相处,万事兴隆。公司也一样,有领导、有群众、有干部、有职工、有技术工、有普通工人。只有每个干部职工都能够准确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公司才能有条不紊地有序运转,取得好的业绩。
第二、遵规守矩。找准定位后,要按照各自运行的规矩做事,正所谓车走车路,马走马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马走“日”字,象飞“田”字,车走直到,炮翻“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要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任务,有条不紊地协同推进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第三、爱岗敬业。在自己的身份与职责形成准确定位以后,还应当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赋予充分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爱岗敬业”。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岗位意识。所谓岗位意识,即岗位感,其主要含义是每一位公司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应当全心全意、公而忘私,切不可擅离职守,东游西逛,忙里偷闲,玩乐打闹,更不可偷工减料,假公济私,损公肥私。
要做到爱岗敬业,还必须培养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要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踏实勤勉,忠于职守。要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更不可弄虚作假,讨价还价。一旦自己的工作出现差错,要尽快弥补,并勇于承担责任。
第四、勤于钻研。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就必须刻苦钻研,致力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必须努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现代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事业的成功与否有赖于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必须精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对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有着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外语、计算机和法律知识等等。
②社交礼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保障。重视人际关系的协调,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理应成为每一个公司员工的当务之急。要想妥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关键是要注意以礼待人,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内求团结,外求和睦。
第一、内部交往。内部交往是外部交往的基础。只有妥善处理好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对外交流顺利开展。在内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确保团结,讲究合作是每一位员工都应当严格遵守的基本交往原则。
一是与上级的交往。在与上级交往时,首先要坚决服从上级的领导和指挥,尊重上级,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工作中有自己的建议,应当注意表达的时机和方式,切不可让上级难堪或下不了台。例如,在私下与上级单独交流,委婉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无疑将有助于双方的沟通。但若当众指责上级的安排举措,不仅会损坏双方关系,而且也不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其次要维护上级的威信,支持上级的领导和安排,体谅上级领导的难处,切不可在背后议论上级的是非,评论领导的好坏。
二是与下级的交往。领导干部在与下级交往时,首先要加强与下级的沟通,了解下级的思想与观点,体谅下级的工作压力与困难。其次,要善于“礼贤下士”,尊重下级的人格,发掘下级的工作潜力。再次,要支持下级的工作,为下级的成功创造必要条件。下级的工作出现失误时,要给予理解和帮助;下级的工作取得成就时,要予以鼓励和表彰。
三是与平级的交往。首先,要在工作中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切不可因为不欣赏对方或者与对方有过结而不予合作,甚至暗中破坏对方的工作,更不可为了个人利益而斤斤计较,互相拆台。其次,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不可拉帮结派,自立山头,更不可互相攻击,制造分裂。再次,要在同事之间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促进,互相勉励,以求共同进步。切不可对同事的优缺点不闻不问,甚至冷眼相对。
第二、外部交往。在对外交往中,每个员工不仅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着公司的整体形象。因此,必须对自己的外部交往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是要在言谈举止上注意分寸,体现自身应有的素质和能力,防止表现失当。轻松不轻浮,放松不放肆。
二是要远离低级趣味,以免落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圈套。
四是要慎交朋友,要在广结善缘的同时注意交友的谨慎,不可意气用事。讲究不将就,认真不任性。
五是主动问好,礼貌待人。在企业境内遇有外来人要主动问好,并举手和行脱帽礼,然后再问对方有无需要自己帮助的,到外单位办事,要先问好,再问事,进别人房子要敲门入室,先轻扣两下,若无应答再重敲三下,还不应答就停下来,过三分钟后再敲,不可连续不断的敲击,也不可在主人未答应时就开门入室,更不可大声喧哗“在里面为何不应答?”当主人答应请进或进来时,方可入门,除军人行军礼外,一般都要行脱帽礼。进门后首先问好,握手后再说明来意。在主人未说请坐时,不得入坐,作为主人要主动让坐、递茶、递烟或水果。但作为客人不得主动倒茶、抽烟、吃水果。入座后,不得点脚摇腿,在主人尚未跷二郎腿前,客人不得先跷起。在主人不抽烟的情况下,客人只能抽一支。无烟办公室主客人都不得抽烟。
第一、会场座次。在会议中,座次的准确排位是向与会各方表达尊重之意,使会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座次安排的失误,有可能引起与会者的不满和抗议。
小型会议有三种排座方式:一是面门设座。会议主席就座于面对会议室正门之位,其他与会者在两侧自左而右依次落座。二是以景设座。会议主席背依会议室内的主要景致,如壁画、讲台等,其他与会者在其两侧自左而右依次落座。三是自由择座。不设座签,但各自都按上述两种方式根据自己的身份入座。
大型会议一般要分设主席台和群众席。主席台位次的尊卑顺序是:中央高于两侧;前排高于后排;左侧高于右侧。群众席按部门、职务依次排列。
第二、会议的参加。参加会议同样有一定规矩,这些规定不仅是为了确保会议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会议纪律,而且还是包括对与会者约定俗成的道德要求。
一是规范着装。大型会议着正装或统一工作服,小型会议可以着夹克衫、丁恤衫、牛仔裤等便装。代表会、表彰奖励会必须着正装,学术会、座谈会可着便装,工作会视其内容着装。
二是专心听讲。是否专心听讲最能反映参会者的素质,说实话,有些报告,会前领导集团不知讨论了多少次,其精神已完全领会,但领导同志却认真听讲,他们是在尊重发言人,有些发言,专家并不认可,但他们专心听讲,同样是出于尊重人,一般地讲,素质越高的人规矩意识越强,而那些会场上当众接打电话、摇头晃脑、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哈欠连天、瞌睡打盹、随意走动、擅离会场的人,素质肯定好不在哪里。会场往往表现出越有学问的人越认真听,因为他们至少懂得尊重人。而越没学问的人,越不认真听,因为他们从来不懂得尊重人。
三是遵守会纪。参会者大会提前十五分钟到,小会提前五分钟到,以便准确寻找到自己的座位,一般情况下,主席团成员在休息室等候,准时出席,这时群众席上应到者应全部就坐。不迟到早退,不中途离场,严格遵守会议纪律,开好会议。
一是要有明确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不可违反有关政策规定,同时明确重点。接待上级领导时,应注重视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接待少数民族客人时,应注意尊重其特有的风俗习惯;接待宗教界人士时,应遵守党的宗教政策和对方宗教习惯;接待友好单位时,应注重食宿和娱乐活动安排;接待上访群众时,应注重为其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制定好接待方案。分为迎送、会见、座谈、参观、游览、宴请、晚会、食宿、乘车次序座次和路线、安全保卫等等,按时间顺序安排并征得对方同意。
三是接待规格和礼品的准备。接待规格要根据来宾的最高职务确定,如果在与本单位职务相等的情况下,派出同等级别的负责人接待。如果来宾级别高于接待单位,那只能派出最高职务接待,但接待标准不得突破规定标准。礼品赠送以不送过于昂贵,不送过于庞大,不送对异性产生误解之物,不送违禁物品,包括个人禁忌、民族禁忌、宗教禁忌和职业禁忌,不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之物为礼节。
一是握手。握手的姿势在礼仪交往中是有通则规定的。一般地握手的两个人手掌相握呈垂直状态,这是最稳妥的握手方式。而如果是伸出双手去捧接,就更是谦恭了。但切不可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这通常是傲慢无礼的表现,绝不能伸左手与人相握。
伸手的顺序也是礼仪规定的范围。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握手的力度也应注意。一般情况,相互间握一下即可,如果是热烈握手,可以略用力摇晃几下,这是特别友好的表示。握手时应两眼注视对方的眼睛,表示诚意。
一般尽量紧握对方的手,时间一般以1-3秒为宜。当然过紧地握手,特别是过紧地握女同志的手,或是只用手指部分漫不经心地接触对方的手都是不礼貌的。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除合影外,切忌交叉握手。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并向对方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二是拥抱。拥抱礼相对而言更为实用,东西方均可采用。拥抱礼多用于迎宾或祝贺致谢等社交场合。两人相对而立,上身稍稍前倾,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环拥对方左臂部位,左手环拥对方右腰部位,彼此头部及上身向右相互拥抱,最后再向左拥抱一次。
三是亲吻。亲吻礼流行于欧美国家,中国也接受这种问候礼。行亲吻礼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拥抱,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往往不尽相同。关系亲近的女子之间吻脸,男子之间是拥肩相抱。男女之间一般是互贴面颊;晚辈对尊长是吻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可以吻手指或手背。在许多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脸、互贴面颊的连续动作表示最真诚的热情和敬意。
四是脱帽。脱帽礼是见面的基本礼仪之一,也很反应风度和雅量。见面时男士应摘下帽或者举一举帽子,并向对方致意和问好;若与同一人在同一场和前多次相遇,就不必反复脱帽。进入主人房间时,客人必须脱帽。在庄重、正规场合应自觉脱帽。
一是座次规范。一种是“门面为上”,即面对正门之座为上座,应请客人就座;背对正门之座为下座,由主人就座。另一种双方就坐与室内两侧,并且面对面就座。此时讲究进门后“以右为上”,即通过门后右侧之座为上座,请客人就座,左侧之座为下座,由主人就座。还有一种是双方一同面门而坐。它的基本做法,是宾主双方并排就座,此时讲究以右为主,即主人请客人就座在自己的右侧,双方的其他人员可各自分别在主人或主宾的一侧按身份高低依次就座。
二是介绍礼仪。会见双方落座前,宾主双方或主人根据双方提供会见人员名单进行介绍。当介绍人介绍到被介绍人时,被介绍人应当起立并点头微笑或举右手致意,以示尊重和礼貌。人多是被介绍人要转身向所有人致意。当介绍来宾一方时,主方的人可点头微笑,举右手并说“幸会!”“久仰!”“你好!”,当介绍主方时,客方可说:“你好!”“打扰了!”“麻烦您了!”“谢谢您的盛情邀请!”等等。
三是会见中的其他规则。会见中还应该注重交谈中的礼仪规范。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交换意见,交流看法,展露观点的一种会晤,有时会谈也指公务洽谈或专项谈判,其内容更为正式,气氛更为严肃,专业性更强。
在与客人会谈中,谈会时的仪表、语气、话题都显得十分重要。出席谈话的人要努力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促使会谈成功。首先要注意仪表仪容。出席会谈的人,衣着要正规,西装革履、领带一应俱全。谈话的表情应自然、诚恳、面带笑容。其次,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说自己的观点要谦和;他人发言时要认真聆听,不要随意插话;对原则性问题需要坚持和拒绝时,注意态度上不要激烈,可做耐心的解释和婉拒。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如“请!”“对不起!”“非常遗憾!”等等。
交谈中的形体动作要规范,双手向内抛,除说到数目时,不得用食指或双指指点对方,这被认为是敲打对方,很不礼貌,两眼要平视和环视对方,不东张西望,不死盯一处,不目光冷漠,不是上级领导,手掌不得向外,即使推出也要掌心向内。
向他人递送自己的名片时,应说“请多指教”,同时身体微微前倾,低头示意,双手呈上名片,名片的正面应面向对方,如果自己的姓名中有不常用或双音、多音字,最好将自己的名字读一遍,以便对方称呼。不论对方用双手还是单手递送名片,接名片者一定要用双手,并说“随时请教”。
涉外性会见由于其目的不同,具有一套特殊的礼仪规范。其一是接见,指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人士,或主人会见客人(又称召见);其二是拜会或拜见。指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人士,也称竭见或觐见。
会见准备。会见之前,会见双方都应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提出方提出会见要求,必须将要求会见人的姓名,职务,会见的目的等告知对方。接着是接见方应尽快给予答复。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接见。应婉言向对方做好解释工作;如同意会见,要约好合适的时间,主动将会见地点,主方出席人及具体安排等通知对方。
涉外膳宿。在安排外国友人膳宿时,首先要掌握数字的忌讳。西方人认为十三是不吉祥的,应当尽量避开,甚至每一个月的十三日和星期五,尤其是逢到十三日又是星期五时,最好不要举办任何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编号,如门牌号、旅馆房号、层号、宴会、座谈会、车次、位次、汽车编号也尽量避开十三这个数字。其原因主要源于基督教传说,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为了贪图三十个银币,出卖了耶稣,结果使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那天最后的晚餐上的第十三个人就是犹大,这天又是星期五。人们就将十三日又逢星期五的日子称为“黑色星期五”,有些人就会因此而闭门不出,唯恐发生不吉利的事情。
“四”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发音与“死”相近,所以在日本与朝鲜等东方国家将它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这些国家的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另外,在日语中“九”发音与“苦”相近似,因而也属忌讳之列。
其次,在饮食结构中,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人不吃猪肉和无磷鱼,日本人不吃羊肉,东欧一些国家的人不吃海味,忌吃各种动物的内脏;叙利亚,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约里,也门,苏丹等国的人忌食猪肉、海味、动物内脏(肝脏除外),阿拉伯国家做客不能要酒喝。
再次在色彩上,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象征,忌用绿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许多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埃塞俄比亚人则是以穿淡黄色的服装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残废之色;而巴基斯坦忌黄色是因为那是僧侣的专用服色。但委内瑞拉却用黄色做医务标志;蓝色在埃及人眼里是恶魔的象征;比利时人也忌蓝色,如遇有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衣服;土耳其人则认为花色是凶兆,因此,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用花色,好用素色。
另外,在献花时,德国人认为郁金香是没有感情的花;日本人认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意味着祭奠;菊花在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被认为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和灵前;在法国,黄色的花被认为不忠诚的表示,绛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于葬礼;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以及所有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惯例;在欧美,我们被邀请到朋友家去做客,献花给夫人是件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国家,则是违反了礼仪。
还有,在日本不能穿白色鞋子进房间,这是不吉利之举;佛教国家不允许摸小孩的头顶,认为人的头顶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头部被人摸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住宅门口也禁止悬挂衣物,特别是内衣裤;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用脚示意东西给人行为;在欧洲国家,新人在婚礼前是不试穿结婚用的礼服的,因为害怕幸福婚姻破裂;还有西方人将打破镜子视作运气变坏的预兆;另外西方人不会随便用手折断柳枝,他们认为这是要承受失恋的痛苦的;在匈牙利,打破玻璃器皿,就会被认为是厄运的预兆;中东人不用左手递东西给别人,认为这是不礼貌的;英美两国人认为在大庭广众中,节哀是知礼,而印度人则相反,丧礼中如不大哭,便是有违礼仪。这些涉外礼节在交往中都要特别注意。
仪表礼仪。包括仪容和着装。在人际交往中。作为第一印象,仪表将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修饰仪表的基本原则是美观、整洁、卫生、得体。
一是仪容的修饰。首先发型要合适,长短要适中,男士不宜长发披肩。发色要单一,不染多彩发色。发质要干净,不能有异味和异物,头一定要洗净、理好,梳整齐。其次面容要清洁,眼部分泌物要及时清除,耳部要清洁,鼻腔要护理,不要让异物堵塞耳、鼻孔,不要在人前挖鼻孔掏耳朵。更不要擤鼻涕,鼻毛不能长出鼻孔之外。口角无物,牙齿洁白,口腔无味。同时要克服异响,如咳嗽、哈欠、喷嚏、吐痰、清嗓、打嗝、放屁的声响,收敛不雅之声,不要蓄须。再次,要保持手掌清洁,修剪指甲;要保持肩臂清洁,不纹身纹臂,在正式场合不穿半袖装或无袖装,手臂和肩部都不能裸露在衣服之外。要特别注意男性不暴露腿脚。
二是着装的要求。首先要遵守“三色原则”,即全身上下的衣着,应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其次是男性应遵守“三一律”。即自己的公文包和鞋子、腰带色彩相同和相近。再次要遵守“TPO”原则,即让服装与时间、地点及仪式内容相符合,在办公场所,厂间主要着深色的西装,套裙或工作服。做到正规、干净、文明、整洁。在参加庆典,会议、宴会,谈判等庄严、隆重的活动时,凡是在请柬上规定要穿礼服的,一定要穿礼服,做到高雅、庄重、严肃。
三是举止礼仪。首先要举止文明在公共场合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用手指去抠鼻孔、掏耳朵、剔牙、不吸烟。表情要友善的眼神,真诚的笑容。当需要为他人引导和指示方向时,伸直并拢右手指,掌心向上,腕关节伸直,指尖和手臂形成一条直线,先指向被引导者的身躯中段,随后指向其应去之处。握手是应摘去手套,握手后不能当着对方的面擦手。不将双手插入衣兜,或是手端双臂,或是双手后背这些都有违礼仪。其次站立时,身体站直,挺胸收腹,双腿并拢,双脚微分,双肩平直,双目平视,头部端正。双手在身前交叠时,男士左手搭在右之上,女士右手搭在左手之上。坐时,要“左进右出”落座无声,身体只据座位的三分之二即可,腿不能摇晃,更不能翘着二郎腿,女士要双腿并拢。行姿要轻松,矫健,优美,匀速。不要左顾右盼,左右摇摆,乱晃不止,反复回头,均是十分不礼貌的。
四是说话礼仪。首先在与人交谈中不要使用低俗、庸俗、不文明的语言,或者是对方根本听不懂的地方方言。其次语言适中、讲话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放慢,交谈时语言放低,亲切和蔼,在语言上要既亲切友善,又舒展自如。与上级领导谈话,恭敬礼貌,与同事说话,谦虚大方,与下级说话亲切温和。自己讲话时,要注意对方的兴趣和态度,别人讲话时,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语气上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如“您”“谢谢!”“对不起!”“打扰了!”“受益匪浅!”等等,切不可意气用事,以尖酸刻薄的语言对他人冷嘲热讽,也不可夜郎自大,处处教训指正别人。再次谈话的内容要切合语境,严肃场合严肃谈,轻松场合轻松谈,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民族、阅历、职业、地位而选择适宜的话语。既不可少言寡语甚至一言不发,也不可胡言乱语,没完没了。要语势滔滔而适可而止。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实质上是人的一种品格,这种品格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心性涵养才能逐步形成,而一旦形成,你就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人民和社会的人。怎样涵养品格,怎样去激发涵养这种品格的内生动力?我的体会是把工作当事业干,把任务当机会看,把付出当资本赚,把小事当大事办,把规矩当功夫炼。
①把工作当事业干。为什么一些同志干什么都没兴趣,或者刚开始还觉得新鲜有意思,过不多久就厌烦了?而有的同志一生就干那么一件事,而且越干越有劲,有的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像火箭制造中的徐师傅,一生就干了给火箭筒子手工抹隔热层这么一件事,成为火箭发射须臾不可或缺的人物。徐师傅的回答是,把工作当事业干。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如果你把工作当任务干、当工作干,你干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乏味,甚至厌烦,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好干的。而如果你把工作当事业干,你就有了理想,有了追求。这样你干活不但不觉得累,而且还会为达到理想境界而努力,而奋斗,而兴奋。这样就有了乐趣。比如我一生写材料,就是追求把材料写到极致,结果到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还在努力写,有了这样一个追求,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得累,这样去追求,就能准确定位,爱岗敬业,勤于钻研。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还比如搞农村工作,很多人都觉得没意思、太烦、太累人,但杜润生把毕生精力放在农村工作研究上,袁隆平把毕生精力放在水稻种植上。如果你把写材料,搞研究,搞试验当工作干,可能早就累的不行了。
②把任务就机会看。有的同志一听有任务就头疼,而有的同志把争取任务当做头等大事去办,这就是把任务当作负担看和把任务当作机会看的区别。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我家在农村,家里人为没人种地而发愁,但我把它做为我学习农活的机会去看,从种、锄、收、打到入仓全部自己干,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学会耕地、抓粪、摇耧、锄草、收割庄稼,连场上的采糜子、扬谷子、铡草都会干,我还学会挣笤帚、扫帚、编框等农家活。如果没有包产到户,像我们这些人一生也学不会干农活,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府谷县委办工作,绝大部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报地区、报省上的材料都要我写,我也把它当作学习了解各方面情况的机会,认真去写,以致我后来跟市长到政府工作时,人们都奇怪我一直在党委工作,竟然对政府工作如此熟悉,原因就是以前抓住了机会,使自己懂得各方面的业务知识。有些同志想尽千方百计去打探领导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在我看来,不用去打探,你就看领导给你布置的任务多不多、难不难,就可以知道你在单位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如果领导什么任务也不给你布置,你的存在就有了危机,你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领导给你布置的任务越多,你实践的机会也越多,进步的可能性越大,领导给你布置的任务越难,证明你的本领越大,任务和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任务越大越难,完成任务后取得的成绩也越大,你的担当和进步也越大。
③把付出当资本赚。一个人的无形资产是本领和品格,一般地讲任何人的本领和品格,都是由付出换来的,你付出的越多,本领就越大,品格就越高。我们只看到一个个伟人,他们精彩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往往把他们的成长误判为纯命运的安排。我一生服务领导,大家看到的是他们讲话的风格,做官的风光,做事的风采。而我看到的是他们深夜攻读钻研,青灯黄卷。可以说没有过去的极大付出,他们走不到今天,没有今天的继续付出,他们也不会有理想的明天,只要你认真阅读那些科学家的传书,你就会明白,他们的创造发明都是长期付出的结果。我一生从没有和组织提出过工作调动和提拔的要求,一步步由临时工走到处级岗位,就是我把付出当资本赚的结果,1992年换届,地区要求每个县推荐一两名3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进领导班子,府谷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时,我因赶写材料没顾上参加。但大家都把票投给了我。事后,我知道,大家之所以把票投给我,原因是我当主任后还不拒绝给大家写材料,他们相信我当上再大的官也不会高高在上,当然付出并不一定能当官,但增强本领和提高品格是绝对的。我跟市长到政府后,职务级别一点也没有变,领导和同志们如此看重我,是因为大家认为我人品还不错,写作上还有一点功底。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偷懒,一些人之所以没进步被大家瞧不起,主要原因是偷懒。所以要进步就得付出。
④把小事当大事办。所有干大事的人,都是从干小事做起的。博士生、博士后都是从小学开始的,最后一步步走向专家、大家。很可惜许多人都想干大事而不想干小事,结果连小事也办不成,组织怎么会把大事交给你去办呢?其实任何小事都关联着大事,就写材料而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字之差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市长带我去政府前就叮嘱我,在他任职期间争取做到政府文件不重发,就是因为原发的文件出现差错而导致重新发表修改后的文件。这就要求与党有联,不违政策;与法有据,不违法律;与政有用,不讲假大空。另外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文字运用都不能出现差错。为此,任何文件都要让我核稿后,他才签发。因为我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九十年代在府谷县委办时,给县委书记打印工作报告,将一手抓扫黄,一手抓繁荣,印制厂打成了一年抓扫黄,一年抓繁荣,临明复印前,我已校对出来,但下面同事让我放心去休息,他们往过改,结果没改过来,这件事差点免去了我主任职务,更严重的是给党的工作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现在有的同志很可能把这种事当小事而认识不到它的严重性。但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大事,你看中央文件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的差错,更不用说内容上语句上的错误了。我想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酿成大祸,因此,请同志们务必把小事当大事办,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⑤把规矩当功夫炼。规矩是规律的外在反映和表现,守规矩才不违规律,守规矩才有更长远的自由。正象孔子讲的“五十知天命,随心所欲而不越矩。”天命就是规律,随心所欲就是自由,矩就是规矩。这就是一种功夫一种境界,一种能力和水平。一个司机如果功夫深,即使看起来很随意也不会违反交通规则。这就是他平时把遵守交通规则当功夫去炼,干其他事情也一样,开始你觉得规矩是一种被动约束,但你处处留心守规矩,炼着炼着最后就变成自然习惯,这样你再去随心所欲,也不会越矩了,但前提是你要把遵规守法作为功夫去炼。我曾经也有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等行为,特别是公共场合抽烟戒起来确实比较难,但越往后遵守越好。现在在公共场合可以做到一天不抽烟,这就是功夫。给我的体会是任何事情只要按着规矩做,照着规矩炼,都能形成习惯,养成自然,最终随心所欲不越矩。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规矩,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以规矩为前提的自由,集体心理的积淀。
如何养成这样的习惯,我的体会是学习文件,运用实践,总结经验,摸索提炼,有所发现。
本来这一点也很重要,需要展开讲,但因为时间已到,今天的讲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