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2
-
03
二月二,吃煎饼
二月二吃煎饼,在墙头乃至府谷县的多半个乡镇,已经是延续多年的习惯。
困难年月,白面荞面稀罕,饼饼做得少,炒的煎饼则以菜为主,再加些许油炸的三野丝丝、豆腐粉条,七拼八凑,也能叫成是煎饼或炒饼。叫煎饼的,是用荞面做的;叫炒饼的,是用白面做的。差别不是很大,做法也基本相同。在我看来,做荞面煎饼其实并不是很难,就是比较费时间,我曾经也做过两次,算是很成功,但此后,吃煎饼依然还是喜欢用白面摊鸡蛋饼子。白面饼子省时间,直接用鸡蛋加水,放入白面,适当的放些葱花,韭菜碎,调味品,调成糊状即可,口感也比荞面煎饼好很多。毕竟,白面是细粮,细粮即使粗做,也不怎么影响口味。而荞面煎饼,不过是粗粮细做罢了,若论起口感,那真的和白面不是一个档次。但粗粮有粗粮的优点,在这个注重养生的年代,粗粮成为座上客,粗粮细做被进一步推广精化,好评度也越来越高,细做的粗粮更加受到“三高”人群的欢迎。
做荞面煎饼,说起来其实并不难,就是比较费时间,对于如今行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来说,做荞面煎饼,费时费力不划算,还不如叫个外卖省事。可老一辈人,把摊饼子也当作是一大乐趣。到了二月二这一天,无论多忙,家家每每都要抽出时间来做一顿煎饼吃。这或许,就是两代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过,此差异并非隔阂,有些不值一提。
摊荞面煎饼,首先,就得像吃白面条子一样,把荞面用凉水和成面团,然后手上蘸水,慢慢地揣,直至稀释成糊状,再打入鸡蛋,放入葱花、干姜面、花椒面,咸盐这些,稍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放一些韭菜碎在里面,味道则更佳。再然后,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动。当面糊糊挂住勺子的时候,就预示着煎饼开摊。工序虽然不是很复杂,但不复杂的工序缺一不可。面糊调得稠了,饼子发硬;面糊调得稀了,摊出来的饼子就很不筋道,甚至软烂不成形。因此,摊荞面煎饼,也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方可成功。
在我们墙头老家,白面做的鸡蛋饼子叫“春饼”,可以单吃,也可以和菜炒起来吃,还可以包上炒好的青菜吃。吃法可谓多种多样,做法其实较为简单,是现如今上班族早餐的不二选择。如果有充裕的时间,炸点豆腐条条,三野条条,切一块烧猪肉条条,和豆芽韭菜粉条炒起来,不失为一盘卖相不错的农家风味小吃。
煎饼的另一种做法,我们也叫炒饼。就是把白面和成偏软一点的面团,然后揪成大小等同的剂子,两个摞起来,在中间抹上少许食用油,放在案板上,用手按压成形,再用擀面杖擀开来,放入锅中,用小火烙至两面皆熟透,取出来,用手轻轻撕开,如此反复,把烙好的薄饼叠放在一起,盖上盖子或保鲜膜,静置半个小时左右,这样,饼子才会在时间的沉淀中慢慢变软,变得更加筋道而Q弹。之后,把薄饼再切成细丝,和白菜、圆菜、豆腐条这些炒出来,也是相当不错的一道美食,我们把这种美食叫成“炒饼”,也算地方特色小吃。
我出生在墙头,和河曲只隔着一条黄河,风俗习惯也大体相同,饮食起居更加无异。尤其在吃法上,算是比较讲究的地方。就拿二月二,龙抬头来说,家家每每不是煎饼,就是春饼,炒饼,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各家有各家的颜色。母亲在世时,最拿手的就是炒饼,以至于我们兄妹三人对炒饼情有独钟。于是乎,我们也把炒饼做得精中有细,细中有精,特别是两个哥哥,在父母的最后时刻,忙里偷闲,总会做一锅炒饼来共享。那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笑语喧天,好不热闹。那时那景,如今想来,依然春风满面。
今年的二月二,刚好滞留西安,这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忙乱中竟然把二月初一当成了二月二,甚至还微信嘱咐出差的儿媳和住校的女儿吃些好的,自己也忙忙活活摊了鸡蛋饼子,依照往常,炸豆腐,煎三野条条,置办凉菜,热热络络,和婆家人及亲戚一起吃了煎饼,也算是过了一个合意的节日。